笔趣阁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0章 其次伐交之北周有变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s://m.sx110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“要是再等个几年,只怕是机会摆在面前,朝中都没有能够领兵的大将了。”


陈顼抱怨完之后,打起精神道:“卿说吧,朕做好准备了。”


侯胜北暗叹一声,诸葛亮在出师表写下“自臣到汉中,中间期年耳,然丧赵云、阳群、马玉、阎芝、丁立、白寿、刘郃、邓铜等及曲长、屯将七十余人,突将、无前、賨叟、青羌、散骑、武骑一千余人。”


武侯看到老将逝去,精锐凋零的心态,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吧。


他忍不住暗恨陈蒨,要是阿父还在,此时正是五十出头,资历和能力都位于巅峰之时。


何愁无人统兵为帅。


而自己接下来要说的,未必是陈顼想听的。


“启禀陛下,北齐可攻。”


组织了一下言辞,侯胜北先给出了结论。


陈顼点了点头,就听侯胜北继续道:“然而时机未到。”


他解释这么说的根据何在:“齐主年少,好色无厌,耽于嬉戏。”


“和士开虽死,犹有高阿那肱、韩长鸾、陆令萱、骆提婆等佞臣阿谀奉承,扰乱国政。”


“小人日长,君子道消,此一时难改,长此以往,国力势必衰减。”


“朝堂之上,段韶虽死,赵彦深虽出,仍有祖珽为聪明才智之士,斛律明月乃定海神针,不至于乱。又有兰陵王这等良将,宜阳汾北一战,与北周对敌也能占据上风。”


“如今北周遣使求和,北齐返聘,两国之间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状态。所以我朝不宜于此时起兵相攻,独撄其锋。”


陈顼听到此处,终于开口道:“照卿这么说,只要这几个人还在,北周不愿意出兵的话,北齐就不可攻了?”


侯胜北先点点头,后又摇头:“是又不是,陛下不必焦虑。”


他把在北齐的见闻和盘托出。


“齐主兄弟阋墙,诛杀胞弟高俨,对兰陵王等其他宗室心存防备。”


“祖珽、崔季舒等河北大姓与鲜卑贵种、近习幸臣之间的矛盾日深,争权夺利。”


“斛律光功高震主,恃强傲上,难以长久。”


“北齐与北周貌合神离,修好不过表面功夫。”


他没有提北齐的民众苦不堪言,哪朝哪代,只要没有逼到百姓造反的程度,那就无事。


而是换了个角度说明:“齐主奢靡,财力不支,必然更行压榨,导致人心不附。”


“如此国力日衰,焉能长久。一旦生乱,良将不再,便是我朝起兵之时。”


侯胜北的目光变得深沉:“何况,臣已知齐主对斛律明月起了猜忌,可行离间之策!”


当初怎么干掉的贺若敦,依葫芦画瓢便是。


相信这件事上,北周也好,祖珽也好,都会愿意乐见其成,推波助澜的吧。


虽然坑杀这位落雕都督有些卑鄙,谁让敌之英雄,我之仇寇呢。


……


大致方略已定。


陈顼还是不甘心轻易放弃原本的想法,问了一句:“在卿看来,还是应该联周伐齐?”


侯胜北体谅他的心情,但还是狠心道:“北周国力虽不如北齐,然主明政清,并无取败之道,如何能够贸然相攻?”


陈顼彷佛有些失望:“朕明白了。去年十月北周来使,已经开始协商此事。”(注3)


他像是说服自己:“朕就再等上一年!”


侯胜北行礼退下。


祖珽、崔季舒,对不起你们了。


你们打的算盘是让北周和高氏的并州势力相互消耗,河北坐观争斗。


再联合我朝,攻打削弱北周。


这样在保证北齐安全的情况下,河北大姓和汉官在朝堂的地位势力得以提升。


可惜我朝还有一个选择,就是转而和北周联合,攻打你们北齐!


……


忧在腹内,山崩为疾,祸起萧墙,竟制其国。


侯胜北对这句话深有感触,若不是河北世家有了异心,如何会有可趁之机。


他去找了毛喜商量,让卧虎台把斛律光受齐主猜忌的消息释放出去。


北周自有能人,一定会利用这一点的。


比如那个韦孝宽。


毛喜对他成长很是欣喜,又透露信息安排了一个差事:“陛下正在让几名宿将编写用兵条略,你若是有时间,也可以参与此事。”


陈顼已经在整军备战了么。


侯胜北知道毛喜这么安排,是让自己有机会学习这些老将的用兵心得。否则以自己的从军经验,可还没到著书立作的地步。


当下谢过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。


说到师长,徐陵改任尚书左仆射,位居右仆射王劢之上,从原来的独掌尚书省,改为有人分担权责,也不知道为何有此任命。


侯胜北趁着拜访师长之际,提出此问。


徐陵手指轻敲案几:“老夫本来只想位居下僚,只是陛下强要,无奈之下不得不奉诏。”(注4)


侯胜北说老师你德高望重,何必谦虚,却换来几声冷笑。


“汝以为老夫是那等权臣?”


徐陵点拨着这个弟子:“尚书令为陛下旧职,常年出缺,左仆射便是宰辅,百官之长。众目睽睽之下不得有半点差池。”


“就算你能力无差,资历不够也是枉然。宰相燮理阴阳,以威望和抚百官。伱想想看,周弘正奉陛下西还,旧籓长史,王劢太平相府长史,张种帝乡贤戚,他们哪个的资历不比老夫来得强?”


侯胜北心说老师你太谦虚了,周弘正都七十七岁了,哪还有体力打理朝政。王劢出任陈霸先的相府长史,那算什么旧黄历。琅琊王氏之前站错队,有好日子过才怪。


至于张种,不就是女儿嫁了皇子嘛,这也能作为推举的理由?


想到几个人的年纪,王劢六十七岁,张种六十九岁,徐陵六十六岁,确实是最年轻的。


非得到七老八十的年纪,资历威望才足以出任宰辅吗?


徐陵察言观色,看到弟子一脸不服的表情,敲打他道:“你以为这个位置很好坐?若要不靠年龄资历声望,除非是皇室姻亲。”


“要么你立下盖世武功,执掌雄兵,威震朝堂,当那董卓曹操,也行!”


侯胜北回去的路上,愤愤不平。


徐老师你说话太过分了,不就是觉得为啥要熬到那么老,怎么就把我比喻成董卓曹操那等人物呢。


……


日子一天天的过去。


二月乙酉,立皇子陈叔卿为建安王,授东中郎将、东扬州刺史。


陈顼从陈蒨的儿子手里拿回了最后一个大州的管辖权。


三月壬子,以散骑常侍孙瑒为授都督荆、信二州诸军事、安西将军、荆州刺史。


原荆州刺史樊猛调回朝中,任左卫将军。


原左卫将军钱道戢改授使持节、都督郢、巴、武三州诸军事、郢州刺史。


一件件事情按部就班的做着准备,就在侯胜北以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的时候。


四月的某日,他突然被召入宫觐见。


毛喜也在。


侯胜北匆忙行礼,尚未起身,就听陈顼道:“北周有变,劳卿去长安走上一遭,看是否可攻!”


第130章 其次伐交之北周有变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